自2013年以来,国内关于研学旅行的政策公布日渐密集。多个政策出台获取了行业发展利好,而行业也正迎接不断扩展的市场。机构预测,到2019年至2020年,国内参与综合实践、亲子游等中小学生活动市场每年将高达3亿人次。市场潜力巨大,但行业痛点也较为显著,行业标准、课程设计、安全问题等诸多行业痛点和难题已日渐突显,如何解决问题将沦为研学旅行行业能否成就千亿市场的关键所在。
政策受到影响
从教育研究先行展开,到旅游市场最先引入,再到市场倒逼政策供给,这是国内研学旅行相关政策的发展轨迹。2013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民休闲娱乐纲要(2013-2020年)》拒绝逐步实行研学旅行,之后转入政策发布较密集期。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13年2月至2018年3月,国务院以及教育部、原国家旅游局等部委印发关于研学旅行的文件达11个。其中,2016年12月,教育部、发改委、原国家旅游局等11部门牵头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认为研学旅行要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2017年10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拒绝的组织研学旅行,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2018年3月,《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具体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
国家层面政策在推进,不少省市也有跟进。近期,广东教育厅公布《关于前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全称《意见》)提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保证每位中小学生在每个学段参加有效地的研学旅行,并打造一批研学旅行精品线路,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研学旅行网络。为保障政策落地实施,《意见》还明确提出建立研学旅行专责协商、经费筹措、安全出行和科学评价机制。还包括由省教育厅牵头,发改、公安、财政、寄居辟、交通、文化、食品药品监管、旅游、保监和团委等相关部门参予,以及探索创建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分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等。
对广东发布的上述政策, 东方阳光教育连锁机构CEO付德全认为,这一政策对整个广东地区的研学旅行发展起到指导作用,让当地研学旅行企业有了工作方向、理论依据和操作指引。除了广东,江苏省早前也有所动作。江苏省此前公布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重点打造九类专项旅游产品,其中研学旅游被列为最重要品类之一,并规划在全省范围内新辟十条以上“研学旅游专线”,推出一批具有江苏特色的科普教育、历史文化等主题研学旅行基地。
不过,在付德全看来,目前研学旅行的涉及政策依然还严重不足,比如企业的管理制度门槛、从教人员的资质审查以及学生的优惠政策等。他建议,政府应当大力支持学校以出售服务的方式来积极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在资金方面比如地方财政允许给与一定支持、在校学生经费中拨给一部分专款专用;另对于市场环境政府能否给予鼓励,比如在主流媒体给与相关报导等。
千亿市场
中国旅游研究院在2017年曾联合公布《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明确提出未来3年至5年,研学旅行的学校渗透率将迅速提高,研学旅行市场总体规模将超千亿元,成为旅游业市场新蓝海。
付德全认为,千亿元的市场规模要超过比较困难,因为研学旅行企业本身不是单纯创造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具有半公益性,所以想建构千亿产值难度很大,“但也不排除抱团取暖,亲吻资本,那就必须行业内部的有识之士共同努力,精诚合作。”他同时指出研学旅行的体量正在慢慢减小,利好因素有很多,比如二孩政策的放松,人口红利是行业的基础;80、90家长对研学旅行的全新了解和支持;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以及资本的涌入等。
执惠探索文旅大消费研究院预测,到2020年,国内参予综合实践中、亲子游、国内研学、学生赛事、出国游学的中小学生规模将分别达到18436万人、8134万人、5697万人、459万人、367万人,每年高达3亿人次的中小学生活动市场潜力极大。据测算,2019到2022年中国3岁至16岁的儿童、青少年将超过2.3亿人口,2022年达到峰值,为2.34亿,可观的用户群体承托着我国研学旅行和营地教育未来巨大的茁壮空间。
另一个市场利好因素是与营地教育的互促发展。付德全指出,从目前来看,研学旅行大多为2B不道德,由政府主导,学校主办,以出售服务的方式由企业承办;而营地教育大多是2C的模式,利用节假日与寒暑假的组织,两者将来不会有相当大的融合,营地教育为研学旅行获取了落脚点与涉及课程,营地教育是研学旅行中的一个部分,研学旅行为营地教育提供了出行的理由。
以江苏常熟市为例,其是国内研学旅行发展较为引人注目地区。常熟市旅游局局长唐晓回应,为进一步发展研学旅行与营地教育,苏州正积极与国内研学旅行、营地教育机构对接,期望借助市场化手段开发优质的研学系列课程体系,通过联合景区点、旅行社、院校、文博场馆等,优化整合文旅资源,合力完善研学游线上平台,让精品课程上线,让苏州研学游不仅电磁辐射本市17万中小学生,还能吸引周边城市的学生参与,丰富“江南福地,常来苏州”全域旅游形象。
行业痛点待解
整体来看,国内研学旅行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行业标准、课程设计和安全问题等方面的行业痛点已日渐显出,“只旅不习”或“只学不兵团”,安全难以保障是业内常提到的问题。
付德全透漏,现在存在从业门槛低的现象,如在工商局登记经营范围内有策划的组织学生校外实践中活动的企业在深圳一般都可以与学校合作开展活动,不过政府部门已经找到这个问题,深圳市有部分区开始由教育主管部门对从事本区研学旅行活动的企业进行资质审核。
在中国教育学会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分会副理事长王振民显然,制约行业发展的众多困境是课程设计,课程要素的缺失,浅表层的体验,难以达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研学与营地教育作为实践性自学方式的意义。
他说道,研学旅行和营地教育都是教育部实行的综合实践中活动当中的一种形式,而优质课程是综合实践活动和研学以及营地教育的核心,没优质课程就很难和现在的教育展开对接,而目前的研学课程还是一种碎片化和松散型的状态。
付德全也表示,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存在主题内容单一现象,有部分后重新加入企业才刚刚起步,以经营赚为目的实难达到教育效果。他建议,一是期望教育主管部门多做到课程指引,二是涉及企业能在课程设计方面增大投放力度,多做到累积,让学生的研学主题和教育意义更加普遍,三是专家学者能多做指导。他回应,安全方面是本行业的仅次于痛点,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不敢开展活动的“心病”,希望在确保安全方面相关部门能将安全工作展开分类,分成责任事故和意外事故,要规范活动操作者流程,杜绝责任事故发生,减少或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有数地方意识到这些问题并加以解决。近期武汉在国内首发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系列标准,还包括《服务机构评定与服务规范》《研学基地审定与服务规范》和《研学导师审定与服务规范》3个视学标准,对研学旅行做到了详尽规定。武汉期望通过这些标准来规范武汉全市中小学的研学旅行市场,指导研学旅行服务机构和基地加强课程建设,使中小学生能安全、系统、科学、趣味地展开研学旅行实践中。
王振民认为,研学旅行和营地教育还刚刚起步,是一个新的课题,大家有很多认识,但前进起来有很多困难,特别是和教育接入不上,或者接入有困难,一个原因是缺少平台搭起。现在特别必须加强行业指导,还包括政策钻研、提高认识和转变观念,“其实我们现在的很多教育理念,还包括对教育,对研学旅行的了解,还停留在传统思维的基础上,与现代教育不了对接通。”(记者 张利民)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正当理由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取得许可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求联系:010-65363056。
伸延读者